短短五年时间,机械键盘已经卷无可卷,各类轴体层出不穷,其实早已确定了各自的目标群体。磁轴从瓦罗兰特爆火之后也一发不可收拾,接着也在CS2等一众FPS游戏中广受玩家欢迎。但国内真正开卷大概应该是从去年年中开始。

七彩虹过去在显卡领域积累了深厚的硬件研发经验,如今大力投入外设市场,并非一次随意的跨界,而是顺着技术演进的自然延伸。今年年初推出的首款机械键盘,算是一次试水;而最近发布的星驰87系列磁轴键盘,是他们正式迈向中高端外设领域的标志之一。

磁轴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机械轴,而是一种通过磁场感应信号的无触点方案。除了具备机械轴做不到的超快触发时间外,它还具备触发可调、更精确、寿命更长、结构更安静等优势,也正在成为高端键盘的新方向。
星驰87系列正是七彩虹在这条技术路线上的「第一枪」。星驰87的磁轴并没有采用传统的霍尔磁轴方案,而是搭载更先进的TMR方案(隧道磁阻)。
霍尔轴的优点是稳定、成熟,但信号区间大,触发点不够细;TMR 的感应更灵敏,信号更干净,触发行程控制更精确,温度稳定性好且功耗也更低,只有工艺成熟的厂家才能量产出稳定成品。——对 FPS 玩家来说,就是更准、更快、误触更少。
星驰87开箱
我拿到的是 星驰87磁擎标准版。

配件可以说比较豪华。TYPE-C编织线弯头8k线、二合一拔键(轴)器、说明书、备用轴2颗、六角螺丝刀。

整体的分量很足,毕竟是铝坨坨。
这款与同系的核擎巅峰版,除了在外观(键帽、后背板)和轴体有根本差异外,其他参数基本一致。不过键帽可替换、轴体支持热拔插~

星驰87品鉴
星驰87整个系列都是紧凑的87键布局,收束了多余空间,方向键做了下沉处理。
保留了方向键与常用功能区,这让游戏之外场景的适用性要好上不少。

星驰87磁擎标准版PC材质的雾透键帽,都做了圆角处理,大概看了看没见到过明显瑕疵。刻印的字符清晰,手感不错,一摸就知道不会打油。
%20%E6%8B%B7%E8%B4%9D.jpg)

通电后背光从键帽体内均匀漫出,边缘不会溢出刺眼的高频光。

雾透键帽本身像一层均匀的磨砂罩,能把背光的高频刺点滤掉,显示成一圈柔和的晕光。

键盘采用大厂定制、点击寿命可达1亿次的碧落星轴。这款轴体按压起来稍微吃点力气,主要是为了兼顾办公等其他场景,也就是说它的打字手感要比常规磁轴要更好。

特别的透明上盖设计可提升 RGB 光效穿透力。

官方宣传的全景 RGB 灯效确实夸张,正面和底部双侧都能发光,1680 万色、23 种模式光污染拉满。


但我调来调去,还是觉得商详那套配色最舒服。七彩虹的官方审美在线,老牌电竞基因还是得认可,

右上角旋钮的稳定性不错,旋转阻尼感清晰,拧起来有机械表的那种咔嗒感。对于我这种平时一半打游戏、一半办公娱乐的玩家来说,十分刚需。

旋钮下的OLED可实时显示系统、键盘回报率等状态信息,但是强光环境下可能不是太明显。


键盘c口位于左上角。

面板边缘与侧壁的折线非常干净。金属表面的喷砂阳极氧化颗粒细密,摸上去是微微的阻尼感而不是生冷的滑腻。

脚撑是隐藏式的矢量结构,展开后的角度落在3–8°的舒适区间,长时间办公或游戏手腕压力会小很多。

星驰87磁擎标准版的背部加入了一块趣味像素背板,我们也可去DIY定制图案或文字变得更有个性。因为整体是纯黑,视觉并不喧闹,也算是完整了它的外观设计。

就外壳与装配而言,这把的装配缝隙与螺丝位处理非常到位,哪怕用力按压角落,也很难压出异响或松垮感。

让声音回归纯粹
结构是这把键盘更值得展开的部分。

七彩虹创新的MCL魔毯悬浮架构,通过悬浮定位与分层隔音,将键轴与底盘共振完全隔绝。与Gasket结构不同,它在结构层中加入了多层减震系统,敲击时几乎听不到腔音。

原本想完整拆开给大家看看,实在是有点难拆,就作罢了。
星驰87内部从上到下依次是亮板、FR4 定位板、ASL 实心棉、PCB、PET 层、ASL 底棉、PVC 底贴,再到 FR4 底板,形成一套复合降噪与回弹控制的系统。

实际敲击时,它不像钢板结构那样把能量放大回弹,也没有空腔里那种嗡的尾音,声音短促、干净,落点利落,更多听到的是轴体本身的线性声而不是壳体在说话。敲击声音虽然比较一般,但每颗键在不同区域的声音一致性和手感一致性都做得比较均衡。
掌控从指尖开始
碧落星轴的触发位置和按压曲线更稳更「中庸」。
日用与游戏两端都比较好掌控,我更为推荐;核擎巅峰版的佳达隆玉龙轴,则更轻更灵敏,偏竞技化的点到即发,适合习惯浅触的FPS用户作为游戏专用杀器。
轴体与触发原理决定了输入性格。机械轴依靠金属触点闭合电路来触发,而星驰87系列使用的是无触点磁感应——具体到这把,是以 TMR(隧道磁阻)传感器感应磁通变化,从而判断键程位置。在工程上,这种方案的优点是精度与一致性高、抖动小、寿命长,也避免了金属触点老化带来的衰退。

磁擎标准版搭载七彩虹定制的碧落星轴,参数上初始压力约 30g、导通约 45g、触底约 55g,总行程 3.5mm,顺滑的线性回弹没有干涩段落。

驱动与自定义是星驰87系列的黑科技。
不用安装厚重客户端,而是通过网页完成设置,连接后直接调节触发行程、曲线、动态触发逻辑,录制宏并管理灯效预设。

标准版同样支持 8KHz 回报率。

键程在0.1mm~3mm区间任意微调,电竞模式下还支持对常用按键单独精细调整。在整段轴程内以0.1mm为单位,只要先设定好感应器与磁铁的距离,按下0.1mm / 按下3mm 都能是触发键盘的位置,不会像机械轴只能是固定的触发点。

举个例子,当我们把RT功能设置为0.1mm,并将触发点设置为1.5mm时,意味着按键在下压到1.5mm时触发。而当你松开时,只需要抬起0.1mm(也就是回到 1.4mm 位置),系统就会判断为“断开”,动作立即结束。这和未启用 RT 的键盘不同。普通键盘必须让按键整个键程完全回弹(上抬约 1.5mm)才能断开,也就是说,手指得几乎完全离开按键。启用 RT 后,当你在 1.4mm 的位置再次轻轻下压 0.1mm 回到 1.5mm,就能再次触发。换句话说,你不需要完全放开按键,就能在同一个键程中实现连续触发与断开。这种机制在节奏类游戏或 FPS 射击中尤其实用,可以更快地完成连点、连射或切换动作。
把它接到《CS2》这类需要频繁小幅修正的射击游戏里,你会很快注意到两个变化:第一是极轻的触发就能拿到响应,半程操作的容错更高;第二是动作连贯性明显提升,尤其在滑步、蹲起、切枪快速交替时,键盘给到的是「你怎么按,它就怎么执行」的跟手感。

在《APEX》中连跳与空中转换方向的输入,星驰87基本不存在“按下去了但游戏没跟上”的落差,8K 回报率的高频采样把这类错位压到了体感阈值之下。

PS:如果刚换磁轴不适应而误触,可将RT调高一点点。
打字体验整体还不错。碧落星轴的线性手感顺滑,底部缓冲干脆,没有空腔放大的嗡声。长文输入时,指尖节奏容易被带起来,落点反馈清晰但不刺耳,长时间敲击也不会觉得累,手感比想象中更稳定。

总结
七彩虹过去在显卡市场形成的硬件性能心智,迁移到外设并不是简单的 Logo 复用,而是把对信号、延迟、散热、装配这些工程细节强迫症带了过来。星驰87并不试图用噱头去堆卖点,而是用一套完整的工程体系把磁感应、稳结构、降噪与高采样这几件事做好。它不是对机械轴的再雕花,而是顺着行业从触点到无触点的方向,给出一个能被更多玩家负担的方案。这种克制的技术路线,反而更容易在口碑里长期发酵。
最后谈价格与购买建议。
磁擎标准版的上市信息给得相当友好:日常 899,首发+补贴价实际465左右;核擎巅峰版日常1099,首发+补贴价实际799左右。以磁擎标准版的配置和一致性表现,这个价格区间基本把“无触点磁感应 + MCL 结构 + 多层静音 + 8K 回报率”打包成了一个可负担的选择。你如果偏向竞技与更浅触的手感,预算充足可以看巅峰版的玉龙轴;如果你需要的是日用与游戏都稳、声音干净、维护心智成本低的键盘,标准版显然更香。
评论区